其四,“撤基援沪”之利弊。刘铭传认为:撤出基隆,让法军从战舰登岸驻营,达到了分其兵力的目的,使法军进攻沪尾的兵力实际仅有千人了。所以,台湾防兵才能取得震惊中外的沪尾大捷。如果不撤出基隆,法军必然倾其全力进攻沪尾,则台北无兵往援,众寡悬殊,怎能保其不失?左宗棠认为:不撤基隆,沪尾也可以不失,纯粹是事后的主观想象!
其五,沪尾大捷应该归功于谁?刘铭传写道:左宗棠前据刘密报,奏称湘军孙开华所部,淮军章高元、刘朝所部以及新募士勇三部迎战获胜。这次又说是孙开华一人之功,两次说法不同,前后矛盾,不知是何居心?长期以来,左宗棠既未来过台湾,事前事后也不加访察,所以才只能听信一面之词,人云亦云。
其六,台湾各路将领及新募台湾本地土著练勇自告奋勇进攻基隆之事,刘铭传指出:自沪尾大捷后,真正英勇善战而使用得力的是李彤恩所招募的张李成的神枪队。各营将领是有请求添募士勇之事,他也予以同意。当时朱守谟没有离开台湾,也倡言多招士勇,并私下允许一个名叫陈华的人招募一千五百人,声言包取基隆。但每月每人需银洋十二元,比别的营兵多八元。刘铭传狠狠心召见他后,发现均是一些地痞流氓。而且,这些人毫无器械,甚至不会使用洋枪。他们还在朱守谟的怂恿下提出:如果能包克基隆,立刻另赏给白银两万两。而且,还要发十日口粮,才可以奔赴前线。结果呢?这帮人一仗未打成,还四处惊扰周边地区的老百姓。左宗棠所说的愿告奋勇攻打基隆的土著人就是这帮人!